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第一次評圖建議分析¥

這是我聽到的大重點,有部分是跟郭老師討論的:
1. 增加族群的數量,加強女性族群的服務機能。
2. 車道引致海安路各商圈的底部做為商圈停車與功能的連接。
3. 開闢第二層海安路為海安路地上車道作為使用,讓海安路商圈整條變成40M大道。
4. 引進運河的水進到中國城至中正商圈。
5. 新設置的中國城商業型態(釣蝦場、漆彈)都較為男性活動,則會否造成中國城的周遭與本身治安問題加重。
6. 對於整體中正商圈是否中立和客觀的看待與討論?

這次評圖討論出的問題
基本上表達能力不足之外,重點是可能一開始魏老師說五分鐘要說完設計重點,才會先亂了套後面在補上”叮叮”(時間)所以才會覺得甚麼都講不完了,我先投降所以才會覺得自己都不知道在講甚麼。

覺得我基地太大,還是覺得我做提出的議題中的其中小議題就好,我在評圖上有講,只單純解決這些問題對海安路基本上是會影響。但是之前討論過以現況的海安路商圈的基本型態來說,商業行為維持平平但是以台南市的規劃重心以偏至台南市東區為主商業型態在位於未來的台南副都心基本上這些商業行為都會被精緻的包裝過,直對於海安路再對於由點狀式的出發點為何無效我提出的看法是,台南市中正商圈上在國華街活動中心上的一個新的商場【淺草新天地】這個商場的就是由市政府提出的一個新的商圈,但對於現況來說的使用行為基本上只有沿街面的店家營業,對於內部的營業空間來說,幾乎都是沒有在營業的行為,而此商圈的行為也是以服飾精品點為主,這個商圈的大小幾乎是可以跟現況同類型的商圈大小抗衡,雖然可能有比較小規模但是,幾乎都沒有看到人的現象,那這種以點為出發點的商圈是否對中正商圈有所改善,今天假設對於中正商場的沙卡里巴商圈或者中國城地下街來說,也許區位不同地點優勢的問題,但是造成這樣的蕭條也是遲早的事。
而改善的機會只有整體改變定位,利用海安路的優勢與中國城靠近運河的區位看來,藍綠雙環的區位性必須加強,利用海安路的綠帶以海安路作為串連的角色,在利用運河引水進中國城至海安路上,把再加強地生活化的感覺,對於這點是否該加入新的元素,畢竟定位不同而也要提出與台南市各區做不同的區域定位與改善,讓海安路的獨特性站出來【多元化立體休閒街道】的概念來做;而海安路是否可以淨空第一層把原有車道放置第二層,基本上我也不贊成,地下街結構的影響是第一件事,海安路的車流量擁擠除了改道不然就是要融入於街道內,對於街道是否可以結合車道這件事,是值得傷腦經的問題;中國城的新定位郭老師建議是重新定位整體的商業行為,定且以中立客觀的方式去想,主要是因為我也和老師提了周遭的商業行為的比較偏向於特種行業,對於目前對於中國城所設定的商業行為(釣蝦場、漆彈場)者兩著的商業型態,都感受較偏為男性,主要族群還未詳細的思考,並且加重婦女與當地居民的使用活動並且加入道規劃內,但是主要客源還是以青少年組群為主所以活動主要的使用者還是偏向青少年族群,其他的為次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