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第一次評圖建議分析¥

這是我聽到的大重點,有部分是跟郭老師討論的:
1. 增加族群的數量,加強女性族群的服務機能。
2. 車道引致海安路各商圈的底部做為商圈停車與功能的連接。
3. 開闢第二層海安路為海安路地上車道作為使用,讓海安路商圈整條變成40M大道。
4. 引進運河的水進到中國城至中正商圈。
5. 新設置的中國城商業型態(釣蝦場、漆彈)都較為男性活動,則會否造成中國城的周遭與本身治安問題加重。
6. 對於整體中正商圈是否中立和客觀的看待與討論?

這次評圖討論出的問題
基本上表達能力不足之外,重點是可能一開始魏老師說五分鐘要說完設計重點,才會先亂了套後面在補上”叮叮”(時間)所以才會覺得甚麼都講不完了,我先投降所以才會覺得自己都不知道在講甚麼。

覺得我基地太大,還是覺得我做提出的議題中的其中小議題就好,我在評圖上有講,只單純解決這些問題對海安路基本上是會影響。但是之前討論過以現況的海安路商圈的基本型態來說,商業行為維持平平但是以台南市的規劃重心以偏至台南市東區為主商業型態在位於未來的台南副都心基本上這些商業行為都會被精緻的包裝過,直對於海安路再對於由點狀式的出發點為何無效我提出的看法是,台南市中正商圈上在國華街活動中心上的一個新的商場【淺草新天地】這個商場的就是由市政府提出的一個新的商圈,但對於現況來說的使用行為基本上只有沿街面的店家營業,對於內部的營業空間來說,幾乎都是沒有在營業的行為,而此商圈的行為也是以服飾精品點為主,這個商圈的大小幾乎是可以跟現況同類型的商圈大小抗衡,雖然可能有比較小規模但是,幾乎都沒有看到人的現象,那這種以點為出發點的商圈是否對中正商圈有所改善,今天假設對於中正商場的沙卡里巴商圈或者中國城地下街來說,也許區位不同地點優勢的問題,但是造成這樣的蕭條也是遲早的事。
而改善的機會只有整體改變定位,利用海安路的優勢與中國城靠近運河的區位看來,藍綠雙環的區位性必須加強,利用海安路的綠帶以海安路作為串連的角色,在利用運河引水進中國城至海安路上,把再加強地生活化的感覺,對於這點是否該加入新的元素,畢竟定位不同而也要提出與台南市各區做不同的區域定位與改善,讓海安路的獨特性站出來【多元化立體休閒街道】的概念來做;而海安路是否可以淨空第一層把原有車道放置第二層,基本上我也不贊成,地下街結構的影響是第一件事,海安路的車流量擁擠除了改道不然就是要融入於街道內,對於街道是否可以結合車道這件事,是值得傷腦經的問題;中國城的新定位郭老師建議是重新定位整體的商業行為,定且以中立客觀的方式去想,主要是因為我也和老師提了周遭的商業行為的比較偏向於特種行業,對於目前對於中國城所設定的商業行為(釣蝦場、漆彈場)者兩著的商業型態,都感受較偏為男性,主要族群還未詳細的思考,並且加重婦女與當地居民的使用活動並且加入道規劃內,但是主要客源還是以青少年組群為主所以活動主要的使用者還是偏向青少年族群,其他的為次之。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設計本身不難 要定設計題目最難¥




╮冏╭ 設計本身不難 要定設計題目最難

台南曾經最熱鬧的一條街 → 中正路商圈
台灣曾經最繁華的一區 → 海安路 中正商圈 中國城

都市休閒 → 城市公園



舊軸線再造 →  舊軸線的台南新生命
城市舊軸線重生 →  失落空間 →  重構失落的舊軸線
舊空間 新生命

府城都市轉型計畫 →  府都舊軸線轉型計畫 台南市中正商圈
新型都市休閒 →  府都舊軸線新型態 從海安路開始
府城 多功能 街道 公園 →  府城多元化街道休閒



優勝 → 府城 多元化 街道 休閒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台南市主要商業帶分析圖¥


商業活動為都市主要的意象元素之一,特色商圈更為假日市民休閒購物的主要地區,,目前台南市的商業活動除了新成立的點狀購物中心外,主要還是多為沿街面發長的商業型態,而商店街所形成的商圈則依照不同地緣特色的均部發展在各個行政區內,例如舊市中心中正商圈、站前的百貨商圈、北門民族的電腦、電子為主的商圈、海安路所延伸出去的夏林路也形成海鮮碳烤的商業行為,這些都是因地緣以及聚集效益發長出的特色商業型態,目前商圈的使用者多數族群以年輕人主要還是以逛街購物為主,對於海安路中正商圈來說這種商業型態已經無法提供現代人愛嘗鮮的心理,所以勢必轉型才是讓該地方再有所發展的空間對於海安路成為新型態的生活與商業文化結合的城市公園如何利用創意的手法結合,主要探討的議題構思如下:


【1.】如何提出海安路成為新型態的公園與商圈不同區位強化該區所定位及特色
【2.】利用大眾捷運系統提供接駁,強化商圈的連結
【3.】強化徒步環境的延續性與舒適性
【4.】運用夜間照明以及以及景觀步道提所提供的特殊設施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Percept⇝台南捷運 輕軌¥



整合了所有關於台南捷運/輕軌的規劃路線,集合在同一張地圖上。其實台南市區到台南高鐵站的接駁運輸已早有規劃,只是因資金問題一直無法付諸實現。總共規劃有三種不同系統:
1.台南捷運系統路線(三主線一支線)
紅線 - 台南科技工業區經安南區、火車站到高鐵台南站 (火車站至高鐵站為優先建設路段)
藍線 - 安南區(和順) - 億載金城
綠線 - 新化 - 台南市南區 (支線 - 台南科學園區)
2.台鐵沙崙支線(上圖紫色標示)
台鐵中洲站 - 大潭站 - 台南高鐵站,可直通到台鐵台南站及新市/南科,取代台南捷運。
目前已開工,預計2009年底完工。
3.台南輕軌系統(上圖橘色標示)(本路線部分類似目前興南客運高鐵接駁車之H32路)
西段 - 億載金城-永華路-中正路-中山路-台南火車站

東段 - 台南火車站-小東路-永康大灣路-永大路-南154縣道-台39線-台南高鐵站
台北捷運的開通,改變台北人對大眾運輸的使用習慣,高鐵的營運,也逐漸讓全台灣的大眾運輸活絡起來。早在十多年前,台灣高鐵規劃興建的同時,台灣主要幾個大都市,也一併開始規劃連結高鐵的捷運系統。其中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等捷運規劃,因政府財政短缺以及效益評估等因素,而遭到擱置或轉型的命運。當初各都市規劃的捷運路線,都有一條路線可以連結市區及其高鐵車站,方便轉乘。目前桃園捷運併入機場捷運工程、台中捷運綠線改為中運量捷運優先施工、嘉義引進
BRT公車捷運系統、新竹捷運由台鐵捷運化內灣支線取代、台南捷運由台鐵捷運化沙崙支線取代。期待著台鐵沙崙支線的完工,期待著新通勤電車(預定EMU800型)引進台鐵沙崙線,並成為台南捷運的初期系統(南科-高鐵站區間)

----------------------------------------------------------------------------------------------------------------------------------------------------------------------------------------
對於台南整合了所有關於台南捷運及輕軌的規劃路線,集合在同一張台南都市街道圖上。其實台北捷運與高雄捷運的開通,改變台北人對大眾運輸的使用習慣,雖然高雄較少但是還是有起色的現象,而高鐵的營運,也逐漸讓全台灣的大眾運輸活絡起來。台南市區到台南高鐵站的接駁運輸已早有規劃,目前只是以公車來做為高鐵接駁到市區的方式,然而對於台南市中心的摩托車及汽車輛較多,不管是否興建捷運及輕軌設施,地方政府是否也該整合台南市大眾捷運使用率較低的問題,也該檢討私人的運輸工具的管制。

〒➟Rock climbing⇝攀岩¥




rock climbing
攀岩是由登山延伸出來的一種另類(技術性)登山活動,也可說是和大自然最親密的深度接觸活動,攀岩既能強健體魄,又能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力,它是結合肌力、耐力、意志力及保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感,強調的是將人類的體能發揮到極限,在岩壁上凸顯出攀爬者的力與美,是追求運動表現的最佳途徑。  攀岩運動事實上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運動及遊戲層面,攀岩已成為改造人格的一項有效的方式。近十年來,它受到歐美國家的重視,目前世界各地已經有許多有系統、有組織的團體將攀岩推廣到學校、俱樂部及休閒遊樂區。在歐美各國,許多公園都建有人工岩場,讓人們去逛公園時,不僅可以散散步及欣賞花草,小鳥,他們還可以同時做一些攀岩運動,來達到更佳的休閒效果。
攀岩是一種信心的學習,勇氣的訓練,當看到別人如何攀爬時,我們會鼓勵學習其技巧,更會在艱難的過程中學習忍耐、吃苦,完成到底的決心。而往往個人內在的問題、心靈的掙扎會隨攀岩有新的體會。
一般兒童及青少年學習攀岩運動,除了可獲得體能上的鍛鍊外,其實最可貴的是「可以讓參加者在力爭過程中,提升自我的肯定,增加自信心;這種對自我挑戰的運動,比一般球類更助於人格的正向發展」。孩童是天生的攀爬者。在他們學習走路過程中,喜歡攀爬如椅子、沙發、樓梯、櫃子、樹木、圍牆等等的物體,更或是超乎你能想像的東西。在攀岩活動中,可以學習禮讓、互相尊重、面對挫折與挑戰的勇氣與不曲不饒的精神。以下列出攀岩運動的六大好處:
一、增加身體的柔軟度與協調感:這是攀岩的關鍵能力,其重要性更勝於體力國外已有醫療領域將攀岩用來矯治青少年肌肉發展體之協調訓練上。
二、增強體力:攀岩運動不需要大肌肉寶寶,要的是手腳均衡的力與美,並且足以負荷自己的重量、對抗地心引力,有些女孩的攀爬能力可是一點都不輸給男孩。
三、訓練集中力:當腳下紮實的踏著岩石,留意身體在岩壁上移動的每一個細節,此時特別需要的是全神貫注。
四、培養進取心:當自己靠著攀登繩承負重量,掛在高高的岩壁上時,是放棄、還是繼續堅持?已經不全然只有意志力、榮譽感及自我超越的決心。
五、增進自信心:面對比自己身高還高大的岩壁,仍毅然決然向上攀登,不怕面對攀岩過程中的難度挑戰,心境自然充滿自信。
六、提升平衡感:被稱為在岩壁上行走的蜘蛛人,行走基本的姿勢是「三點不動,一點動」,其中憑藉的就是平衡感。
攀岩除了具備運動與休閒的功能外,攀岩場也可提供類似高樓逃生,繩索下降等個人或消防單位訓練之救生技術之用。高空作業人員,如天線架設、建築、高樓外牆清洗作業、冷氣安裝工作人員等,也可以經過攀岩的訓練與應用,將工作的危險性大幅降低,提升產業競爭力,勞資雙方皆可獲得保障,業主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特種部隊或特警人員也常常利用攀岩訓練,作各種作戰技術的演練,例如突破困難地形、突擊潛入、營救人質或者特殊攻堅等訓練。
多樣的變化帶給「攀登」這種活動無比的挑戰。每一條不同岩面上的路線都是心理和生理解決問題的練習,每一次攀登都不同於以往,所以去發現是什麼運動難度動作、要做哪種攀登、為誰設計的路線,是使這攀登之舞台保持新鮮有趣的過程。

-------------------------------------------------------------------------------------------------------


其實休閒遊憩事業市場上,目前世界各地一些稍具規模的公園、遊樂場、渡假飯店都以攀岩設施來招攬顧客,成為其活動設計的特色或當作企業、地方之地標。
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台南市的中心指標,其實可以利用設計手法代表它可以讓地方往上爬的意思,或者也可以指代表它是這座城市公園中的另一項精神指標,而他所需要的複雜度以及量的大小,再依照海安路所劃分的配比以及規格再商討。


以現況台南市來說也是有攀岩的是內設施,但是都是民營的較多,所以如果不是特殊管道或者個人興趣,這也許也是一項會被埋沒的減壓運動,基本上是內的攀岩設施與室外的差別,應該是差別於臨場感以及室外所沒有的危機,但在此還是以安全為第一,如何創造設計所謂的臨場感,如何讓他很自然的介入到城市公園裡,也是需要考慮的課題之一。

〒➟PAINTBALL GAME⇝漆彈運動¥

風靡全球最另類之休閒活動 漆彈運動 (PAINTBALL GAME)


甚麼是『漆彈運動』?漆彈運動又稱為『腎上腺素運動』,這可是 21 世紀最 IN 、最酷、最具挑戰又安全性極高的健康休閒活動,是一種結合『體能』、『技能』與『組織』的運動,是模擬野戰對戰方式的動態生存遊戲,是目前最類似真實戰爭或軍警作戰的對抗團體活動,藉團體合作中來達成攻佔目標及任務,在戰場槍林彈雨遊戲過程中戰友共同體驗冒險、競爭、刺激,藉此發揮團體作戰的能力,當中除了比智慧、耐力,經驗的判斷、臨危的應變能力很重要,決勝因素非單靠個人單打獨鬥能力,而是要建立團隊默契 。團隊默契是在對戰中培養出的默契,戰友間在團體活動中建立互信、互助、互讓的合群觀念。漆彈運動有多種的遊戲玩法,簡單的說就是將參與遊戲的人員分成兩組或兩組以上,設定目標全力以付達成目的,遊戲每組人數可由三人、五人、七人組合或更多人的組合,漆彈遊戲的方式有奪旗戰、攻防戰、叢林戰、殲滅戰、解救人質、攻打司令部等多種玩法,不同級數的玩家可依程度不同,選擇適合自已之玩法。

因地制宜 Close Quarter Battle (CQB) 室內近距離戰鬥
" Close Quarter Battle " 簡稱 " CQB "中文稱為 " 室內近距離戰鬥 " 或是 " 室內接戰準則 " ,這是一種設計給軍事及警察特種單位的近距離戰鬥技巧。其中包含使用武器與非使用武器的戰鬥方式。
基本上各國特戰部隊都有一套自行發展的CQB技巧,這些技巧皆被列為最高機密,因為這些戰術一但被敵人或恐怖份子所熟悉後,會讓特勤隊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一般人士對 " CQB " 的認知只在於武器射擊戰術方面,其實這只是CQB其中的一環。
CQB是一種博大精深的作戰技術當中包括室內近戰,巷戰,狙擊,爆破,偽裝基本近距離徒手擒拿,格鬥,以及使用警棍,刀具,槍枝的戰鬥技巧。將這些技巧運用在反恐怖或拯救人質的任務中就是CQB的實質目的。許多人常會好奇地問到底什麼才是 " CQB準則 " ,老實說其實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CQB準則,因為每個國家都會因為當地民情和任務需求的不同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CQB方式(例如美國SEALs和SWAT的CQB方式就有極大的差異)因此這也是許多鑽研CQB的學者們一直爭論不休的原因。隨著時間的變遷,許多特種部隊亦不斷的在改變其CQB方式。就如SDU來說,近幾年來因為實戰經驗的洗禮,他們已經發展出自己的一套CQB法則,不再和當初英國SAS教導的方式相同。不過基本上仍不外乎三大準則速度(Speed),出奇不意(Surprise)與震撼力(Shock Action)。
目前台灣是有室內漆彈場,在北部景美漢神百貨附近有間,就連外島馬祖都有.但相對的場地就沒有如室外場地來的大,畢竟是室內,捨其一而求其二的狀況之下,自然會有諸多侷限之處!而場地擺設亦與室外場地有所差別,但唯一也是最大的好處,就是可避免日曬雨淋的環境!不過由與場地設限太多,且雖為人工建立之場地,但缺乏所謂的原有地形地物,且場地大多屬於鐵桶或輪胎等等擺設(就個人感覺是有點應付式的擺設),但也許就是因為場地大小侷限的關係,使得場地擺設設計也較無法發揮,否則可師法國外SWAT TEAM所設計的CQB室內攻堅戰,並利用室內優勢,於各處加裝攝影器材,加以實戰拍攝,相信是一絕大的賣點!
場地設施
1. 講解休息區
2. 裝備及槍械室
3. 迷彩服室&更衣間
4. 廁所衛浴
5. 護具區
6. 彈藥庫
7. 置物櫃